石家庄 > 6号线 >

南京:非现场监管“智数化”助力绿色发展

时间:2023-11-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央广网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王锡斐)一台大屏,屏幕两端连接着企业和环保执法人员,执法人员鼠标轻点,目标点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便能一览无余,这是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打造的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11月1日,记者实地走访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装备库,看“智数化”如何助力绿色发展。

  “滴!”刷卡进入,扫描装备编码,便可以实现“自助式”执法装备借用、归还。从水污染物快速检测仪到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热成像无人机等,在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装备库内,包含了水、气、声、像执法装备共260件。跟随着执法人员的脚步,一面墙大小的智慧平台出现在眼前,从危废监管到污染源监控,一块大屏上罗列着多种环境监测数据,这就是执法人员的“智慧大脑”。

  “部省市三级在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源监控等方面共有34个子系统,但以往都是分散、独立运作的,这次我们打破信息‘孤岛’效应,归集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数据,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一级主办崔明慧随机点开餐饮油烟类别,全市的餐饮油烟实时数据便可以一目了然。“如果说此前的在线监测平台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那么全新的智慧平台则实现了‘智数化’。”

  智慧平台梳理监管事项清单76项、涉嫌违法事项清单22项,通过AI线索智能分析模型,自动输出提醒类、预警类及违法类三类线索,建立起监管与执法两大类闭环处置流程。同时,构建大气环境、水环境、一证式管理、指挥调度等多个专题板块,对全市3976家排污单位、233个加油站、38645辆重型柴油货车、118家机动车检测机构、113处空气站点、42处省考以上水质站点、11处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监管监测要素实时动态监控,监测到的预警信息将第一时间移交给所在点位。

  “数据不骗人,小问题也会被暴露出来。”扬巴公司环保专工王莹收到一条提醒短信,“哪个排口的数据异常,都清晰可见,对我们来说,这样的监管平台更像是服务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快解决问题,更安心。”为减少现场检查次数,智慧平台通过连接给重点企业配发的AR眼镜等设备、“进行实时连线查看现场情况,有问题就能直接解决”,非现场连线功能也最受企业欢迎。

  “以往,执法人员可能需要前往现场3-4 次取证,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崔明慧介绍,如今,通过智慧平台助力非现场执法取证,平台上可以借助数据库将需要的线索、证据一次性收集,经审核后交办给执法人员,执法人员至多只需前往现场一次进行核实、查漏补缺即可,实现了精准执法和“不打扰执法”。

  智慧平台梳理出 98 个非现场监管执法的事项目录,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手段,每天向企业推送提醒、预警信息约 400 余条,主动、精细、高效服务企业,助力企业自我管理,有效减少违法行为。

  崔明慧介绍,“2023年上半年,南京市现场执法次数同比下降41.8%;通过智慧平台巡查企业近9万家(次),同比上升12.5%;问题发现率同比提高9%,主要企业日均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真正实现‘有案必查、无事不扰’。”

  近年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把“非现场监管+精准执法”作为提升监管效能、优化执法方式的首要任务,通过出台地方法规、制定实施方案、梳理事项清单、打造智慧平台等,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智慧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是守护蓝天白云,更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添加了新动能。

  南京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不仅仅是守护蓝天白云,更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添加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管理员】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