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 > 1号线 >

甲午战争前王懿荣为何重印戚继光的《止止堂集

时间:2023-07-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原标题:甲午战争前,王懿荣为何重印戚继光的《止止堂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据威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据威海,分陷荣成,登州大震”。该消息传到北京,在翰林院供职的烟台人王懿荣忧心如焚,在爱国思想的支使下,他决心投笔从戎,毅然上书请旨,要求回山东故乡办团练,抵御日寇。光绪皇帝准许了其奏请,并拨饷银2.5万两以为资助。他当即从京师赶赴济南,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然后又赴登州防次,联络乡团,不辞劳苦。在王懿荣的号召和组织下,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团练很快在登州组成。

  其实,早在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王懿荣就曾特意借抄翰林院收藏的戚继光的《止止堂集》,送交山东巡抚在济南重印,并亲自作序,借以发扬戚继光杀敌雪耻的爱国精神。

  止止堂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给帅府大堂起的名字,之所以叫“止止堂”,戚帅自己解释说:“盖取之艮而止,忠之义在是矣。”戚帅云:“三餐充饥,一裘蔽寒,独妻侍老,恒产免乏,皆足以享尽其欲,又何必求多为乎?”止者,不为也,故不义之财有所不取,不实之名有所不居,嗟来之食有所不食,淫邪之色有所不好。

  当王懿荣在登州组织团练正欲出征时,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王懿荣闻之痛心疾首,写下了七绝《偶感》:“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颇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表达了请缨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壮士未酬的心声,并深以未能为国家尽一力而遗憾。随后变卖家产缴还国家的银饷,遣散抗日将士。山东巡抚馈以千金,他分文不受。

【责任编辑:管理员】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